高站位育会计精英 宽视野建财经智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6-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深化,因互联互通扩大的市场规模显示出令人瞩目的增长动力,然而,各类国际化高端人才的稀缺问题也随之凸显。广西财经学院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家具有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资格的单位,积极服务国家特殊战略需求,高站位培育国际化会计精英人才,宽视野打造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政策咨询为一体的财经智库,彰显了学校在广西区位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提高站位,启动MPAcc项目

    2011年10月,广西财经学院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MPAcc)试点工作单位,学校以“立足广西、辐射东盟,订单导向、联合培养,诚信楷模、会计精英”为项目定位,依托地方经济、广西区位优势,以东盟国际会计比较研究、企业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研究、绩效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为会计学科建设的切入点,走出了一条高端特色化发展之路。

    多年来,学校借助广西地缘优势,充分发挥专科、本科层次“3+1”“2+2”等国际化人才培养条件,逐步建立了专科—本科—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并以合作谋求跨越式发展,以合作打造新的优势,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办学的层次和规模,为东盟自贸区输送了大批财经人才。

    MPAcc项目获批后,学校进一步提高站位,面对自治区懂经营管理、参与经济决策高层次会计人才奇缺的现状,坚持立足广西,面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计培养定位和目标,在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面向政府部门(含事业单位)的“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方向(GGA)”和面向区域内大中型企业的“企业财务与会计方向(CFO)”。同时,学校针对区域内会计人才结构不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会计人才占比不足万分之四的现状,在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文件精神指引下,不断加大全区拔尖注册会计师培养力度,设置了面向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方向(CPA)”。

    为了充分保障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严格贯彻会计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AAPEQ)标准,坚持“结果导向”教育理念,突出重视“学生成就”的核心价值;强调“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系统,有力提升了学校MPAcc试点项目乃至学校的整体价值。

    “人才的培养质量不单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还体现在职业素养上。”校党委书记卞成林直言,“会计人才处于单位资金运动的中心,掌握大量核心机密,所以必须对职业道德有着更高要求。”学校出台系列文件,狠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预防学术腐败,有效地净化了学校的学风环境,为高端高素质会计人才夯实了“德”之基。

    更高的站位意味着能力的增加,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从“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构想,为广西更好地分享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便利化成果,不断地把区位和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了有利时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因素,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聚力加力,深化人才培养

    广西,由于地缘优势,其区位研究具有不可替代性,广西财经学院紧紧抓住这一特质,不断聚力加力,深化人才培养力度,以面向东盟的国际化特色、服务广西的区域化特色、立足实践的联合培养特色、恪守操守的职业道德特色,充分彰显了学科竞争力和建设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品牌价值。

    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校积极携手自治区内有关主管部门、行业以及大中型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并定期邀请区内联合培养单位的代表对培养方案进行评议、修订和完善。

    课程设置与开发上,学校采用会计理论课、校内会计实验课、校外会计实践课、会计综合案例分析课、学位论文五方面课程加上东盟财经自修课的“5+1”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全国会计硕士教指委参考性培养方案执行;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联合校外实务专家制订教学大纲;并根据具体课程特点综合性评定学生学习成绩。

    教学上,MPAcc项目全部使用多媒体授课,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课程在课堂讲述、分组研讨、上机实验等方式中自由选择组合;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务技能课程则明确要求实际操作达到7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高度重视案例教学对知识掌握的重要影响,从一开始使用国内先进财经高校的教学案例为主,逐渐过渡至自主开发。2013年,在学校研究生处、MPAcc教育中心组织下,以课题立项的方式,全面启动了自主教学案例建设。当年10月,学校首次参加中国MPAcc教学案例大赛评比活动,胡国强教授《从“丰田召回”事件透视成本领先战略》等四份教学案例顺利入选全国MPAcc教学案例库;2014~2016年再次入选六份。

    师资建设上,学校从培育特色入手,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强教师的在岗培训,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保证教学内容的更新和科研水平的前瞻性;并通过选派国内访问学者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方式,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培养,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很强的教师梯队。

    专业实践上,学校实施“两段式、双导师”培养模式,聘请了广西投资集团、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信永中和广西分所等知名企业的60多位高管作为校外导师,并在其所在单位建立了实践基地,课程学习在校内进行,论文培养在企业进行,结合企业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学校还率先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等三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广西财经学院研究生工作站”,深入践行“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两种经历”的“122”培养模式。

    考核评价上,学校专门成立了学位评定委员会,论文全部盲审,并严格要求论文选题全部来源于实践,与行业实际问题相结合。目前,2012~2014级毕业生所有论文均顺利通过内审、盲审、外审,被评为良好及以上比例达67%。

    全力以赴,提供智库服务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东盟国家正在走向全球贸易价值链的中心。广西作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需要更多既熟悉东盟国家语言又懂得专业知识的高端会计人才深度参与,广西财经学院MPAcc项目的成功运作,不仅有利于引导、带动自治区会计人才队伍发展,也为加快实现“富民强桂”的战略需求提供了高端财经智库支持。

    学校积极鼓励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在MPAcc项目的带动下,学校的会计学科纵向课题中,申报国家课题12项,立项省级课题16项,厅级课题30项。同时,学校积极推动横向课题申报,签订横向课题合同经费300多万元。三年来,会计专业硕士师生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4本,主编参编20余本,获得广西会计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等奖项20余人次。目前学校的会计学学科拥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研究”和“中国少数民族会计史研究”两项国家科研项目。

    学校全力推进高校科研与企业实践的结合,积极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将学校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引入工作站中开展研究开发、技术与管理服务。研究生工作站不仅搭建起了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也为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创设了重要的创新实践基地,同时,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景,一举多得。

    学校大力推进研究生团队进站工作,把参与企业管理和会计实务作为提升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选派富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对研究生研发团队开展指导;聘请符合条件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充实导师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将教师进站指导纳入个人工作量核算,把指导研究生解决企业难题和做出的贡献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将在研究生工作站的实践和业绩作为研究生科研考核内容,认定科研与实践工作量和成果。目前,学校已建成广西正德会计师事务所研究生工作站、广西众益会计师事务所研究生工作站、广西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研究生工作站和广西祥浩会计师事务所研究生工作站。截至2017年2月末,累计进站研究生达80人次。

    学校积极组织MPAcc研究生及导师每年至少为社会技术服务一次,参与师生达到50人次,主要是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市县(例如马山、东兴、贵港等)提供基层会计业务咨询服务;与此同时,学校每年为社会进行技术培训两次,受训会计人员超过500人次,主要是南宁市财政部门组织的南宁市十百千会计拔尖人才项目、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等。

    此外,学校还十分重视MPAcc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申请自治区级资助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并设立校级资助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供研究生申请。至2016年底,MPAcc项目学生共承担自治区、校级资助的创新计划项目30项。

    (黄 科 瞿晓龙 卜玉辉)